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时间:2024-12-01 13:55:34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线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

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说明了:量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

(2)看刻度尺回答:

A、“0”在哪儿?

B、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这么长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1~52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核对。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做题时,可利用已有的各种表象作为参照来估计,估计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估计。

6、“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对方所画的线段的长。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3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能力目标: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

教学难点:

会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准备: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学习。

(一)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条线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线段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说一说。

(二)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这条线段长多少厘米?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三)你会画一条线段吗?

1.让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3.评判学生所画的线段,让学生说说谁画的好,好在哪?是怎样画的?

4.能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学生试画,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5.小结:画线段时,要注意从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巩固练习

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线段的理解个别学生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对于当线段斜着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断,也就是学生对于线段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在练习课上教师要加强训练与指导。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此处隐藏7396个字……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