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所见》一课教学案例

时间:2024-04-08 21:12:13
《所见》一课教学案例

《所见》一课教学案例

前段时间,我在上《所见》一课时,教学过程中设计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牧童能捕到那只鸣蝉吗?其中一生出人意料的回答,引发了我的深思,于是我把它记录下来,与同仁共议。

师:的最后一句看出,牧童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儿,就马上停住歌声,屏住呼吸,一动不动。那么,你认为牧童能捕到那只鸣蝉吗?

生1:我觉得能捕到,从诗中可以看出牧童是捕捉鸣蝉的'行家。

生2:我认为捕捉不到,因为蝉很灵敏,牧童只要发出轻微的响动,就会把蝉吓跑。

师:同学们推理的都很合理,教师很欣赏你们的想象力。

忽有一生高高举手示意有重要发现。我叫起他问:你还有什么不同看法吗?

生3:我也认为牧童捕捉不到蝉,因为就算牧童很聪明,动作轻巧,那如果牛叫了呢?那不就把蝉吓跑了。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很有价值,他观察细致,想象大胆、合理,大家为他鼓掌。

当时,我听到这样的回答感到意外。说实话,我在备这一课时,也未想到“牛叫”的问题。课后我感觉,尽管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同学的引导很到位,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进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求异思维。那么牛叫会不会惊动鸣蝉呢?这个问题我没有预料到,课后经过反思,才觉得对提出该问题学生的评价不够慎重。为培养创新思维面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地肯定、赞赏,会把学生引入误区,把毫无根据的想象当作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慎重,在鼓励和肯定,新发现,奇思妙想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已求真知。经认真考虑,我觉得当时我应该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鼓励学生:“那么,牛叫会不会惊动鸣蝉呢?在自然界中动物同时鸣叫会不会想互影响?请同学们回去后查找有关资料。”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同时也弥补了备课中的缺漏。通过课堂中的这个小环节,我认识到:备课要全面、多思,课堂评价要要科学、慎重。

《《所见》一课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