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西双版纳说课稿

时间:2024-06-30 15:56:24
西双版纳说课稿

西双版纳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双版纳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双版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初二汉语文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阿里山纪行》,对游记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此时的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所以根据这些将本节课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们介绍。

③了解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

②倡导学生课前查找收集关于版纳的资料。

③课堂中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3、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们介绍。

难点:

①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②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才能体会得出。

另外,我们现在提倡的教学是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因此,要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性地开展学习。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①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聆听美

(播放音乐)首先,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感染学生的情绪,接着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

(出示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是学生课堂的主要任务,也是课堂的主线。接下来教学目标的显示就会把学生带入更新的学习境地。

二走进版纳,感受美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浏览版纳,品味美

(课件展示)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有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接下来的板书让学生了解本文作者从众多可写材料中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了解这三个小标题从三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中的"美丽"二字。了解"美丽"既点出了版纳的特点,又在文中起照应题目,总领全文的作用。

(课件展示)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因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和欣赏作者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精彩之处。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朗读,说说他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

学生找出之后,再请他们有感情地读一读,以此感受那种神奇,秀丽的美。

(课件)作者以丰富,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美丽的西双版纳,然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并没有亲自感受到。因此选择大量的图片,并配以生动的解说直观的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景及民风民俗,这样会使学生对西双版纳有直观的印象。

四、深入探究,展现美

人文景观的美

(课件)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畅游西双版纳

汉语课毕竟不同于地理课,仅仅使学生感知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这种自然美及人文美,学会用文字来表现美的方法

(课件展示)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们介绍。这样的设计既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五、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文章的认识已从开始的感知形象过渡到理性的认识。此时由学生自我总结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谈学习这一课的感受。

西双版纳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西双版纳》,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对游记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且游记属于散文的一种,这类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因此我的目标设置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了解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

3、学习通过对照手法表现西双版纳神奇秀丽自然风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

2、倡导学生课前查找收集关于版纳的资料增加感性认识。

3、课堂上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 ……此处隐藏7121个字……的第二节,下面我主要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效果预设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1、贯彻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内在动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而其旅游特色又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密不可分,所以本节课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它是地理科学地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既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地理的基本思路,具有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学习下一章《认识跨省区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优势。

2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3、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4、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说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从区域的资源入手,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自然、人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该区域的总体特征,然后确定其经济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西双版纳独特的资源环境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特色文化的热爱之情;

2、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四)教学难点:分析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三、教法学法

1、学生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自然地理状况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思路,具有一定的使用地图及其他资源获取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基本可以将自己学习体会、看法表达出来并与别人交流。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学生们为之向往,充满高涨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2、教法分析: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的指导,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平台,启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新知,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最终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学法分析: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变“师讲生受”的学习方式为探究式的、参与式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从而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进而产生理性的升华。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篇:

以“西双版纳特色风光”视频导入,目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西双版纳区域特色的动机。

(二)探究篇: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大板块:我们来感受——请你欣赏;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我们来分析——合作交流。

1、我们来感受——欣赏记忆

这一板块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来感受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设计如下:

活动一:欣赏图片。

自动播放一组西双版纳的植物、动物和民族风情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欣赏西双版纳美的同时,感受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活动二:欣赏视频。

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版纳,感受傣家的泼水节,如同身临其境。

2、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

品读一:气候图。

展示西双版纳“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让学生同桌互助分析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并根据特征确定气候类型。

品读二:位置图。

展示西双版纳位置图,并根据问题提纲自主完成西双版纳位置的学习。

思维拓展: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这一问题稍难,教师给学生提供“夏季风”图,让学生从图中得出结论。

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释、分析实际问题。

品读三: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

展示傣家竹楼、孔雀舞和竹筒饭等傣族的文化景观图,让学生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我们来分析——合作交流

活动一:版纳访谈。

谈谈你对“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理解。

要求:主持人采访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五位同学,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的?

活动二:把脉诊断,出谋献策。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完成:

(1)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

探究环节是这节课的中心内容,我以活动的方式设置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提供了必要的文字、示意图等学习资源,还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及具体的问题设置,以便学生在一定的方法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学习。

(三)收获篇: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我”学到了什么?(所学、所思、所感)。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归纳整合,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篇:

让学生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写一则宣传广告,课下办一张宣传板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效果预设: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引领学生收集大量的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掌握了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养了学生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了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调动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了直观性,增大了教学容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西双版纳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