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翠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植物,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这篇文章共五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机敏特点的描写,最后归纳到对翠鸟的喜爱,进而升华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语言美,让学生受到爱鸟情感的陶冶。
难点: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有顺序的描写。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1、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翠鸟,对翠鸟的知识了解甚少,在一开始就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培养了学生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
2、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翠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欣赏《翠鸟》的美文,读后六人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这样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养成看到课题思考内容的学习方法;二是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读书明确了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起到了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3、出示翠鸟图片,让学生看图口述翠鸟的外形。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进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议议、划划、联系上下文、实物,重点理解"鲜艳"、"小巧玲珑".还努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自由读,默读,男女合读,齐读)这样的设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读文、交流,在交流中产生一种成就感。
5、在了解翠鸟的外形之后,我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拿出画笔,把老师事先发给学生的翠鸟轮廓图涂上美丽的颜色,要求是必须按课文中的描写顺序和特点进行涂色。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翠鸟的外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巩固了课文内容,更能激起学生对翠鸟的喜爱;另一方面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作者的这种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一定顺序运用准确的语言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6、课外拓展。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样美丽的鸟儿,老师真想捉一只回家可以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小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7、课外提升。
读说结合,让学生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说说你心中喜欢的小动物。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这种写法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的准备。
四、说流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
2、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翠鸟。(师板书课题,强调注意事项:"翠"是平舌音,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让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师介绍翠鸟,生交流有关翠鸟的资料。
3、质疑:看着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课堂展示,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小组交流读书收获。
3、翠鸟图片,师:仔细观察,口述翠鸟的外形!
4、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翠鸟?按照什么顺序?(用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的顺序来回答)各部分有什么特点?抓住哪些关键词来写?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5、生合读(男生读总起句,女生读分句)
6、学们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拿出彩笔,把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翠鸟轮廓图涂上美丽的颜色,一定要按课文描写的顺序给翠鸟涂色。
7、展示作品,相互评议。
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2、设问,升华主题:翠鸟这样美,老师真想捉一只来饲养,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3、我们也学着作者的这种写法,试着说说你们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翠 鸟
小爪子 红色
头上 橄榄色的头巾
外形美 羽 毛(鲜艳) 背上 浅绿色的外衣 爱(小巧玲珑) 腹部 赤褐色的衬衫眼 睛 透亮灵活
嘴 又尖又长
说课稿 篇2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十四课《千变万化的帽子》,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述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确定了《千变万化的帽子》一课是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结合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定制了如下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提高学生物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设计。
2、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形式制作各种造型的帽子。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把平面的纸通过折、剪、贴制作成立体的帽子。
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会制作不同造型的帽子。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小学四年级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导,学为主体”的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三、教程程序
为了使学生在听、说、做、思、看等环节经历美的过 ……此处隐藏10852个字……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节《括号——即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 ?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 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3. 运用教具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演示情景案例和问题,引导观察比较,丰富感知,促进意义构建与新知生长;
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 (一)温故奠基,激活新知生长点,引入新知(概念)。
根据新知教学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展示呈现辅助手段,定位复习必要关键基础知识-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巩固激活新知基础点(起点)与生长点,引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继而引入新知教学。
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8-20+32 ?? 1200÷400×30 ? ? 18+25×4
由此我们发现:不含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计算;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引入新知教学: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引导探究 探索新知
1.讨论交流,独自操作实践,丰富感知,促进理性认知。
课件展示算式,96÷12+4×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特征与计算顺序,并计算结果和小结计算顺序。(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2.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分析、思考、交流和探索,感受括号作用。
结合教材,通过课件展示和创设“学校篮球社团人数为96人,科技社团男生12人,女生4人,美术社团的人数是科技社团的2倍。
(1)如篮球社团按科技社团人数分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需辅导教师多少人?
(2)篮球社团人数是美术社团人数的几倍?”问题现实情景,给教学新知赋予生活的情境,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列式并计算,体验过程,概括运算顺序,并比较算式几个特点,感悟体会括号作用。】
(三)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不含括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
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